我的大学(二十一)
2011年4月3日
暖和的阳光穿过窗子,刺激着每一根神经,使我不得不睁开眼睛。打开门,呆呆地望着下面的那片竹林,一帘子得绿意。这样的日子,找一处草坪躺躺,来个日光浴,甭提多惬意了。我们几个朋友约好下午去海淀公园放风筝,踏青。对于第一次放风筝得经历,我是比较珍惜的。自己的文字中,风筝的影子不少,却都不是建立在真实的体验上的。这一回,一定要沿着大草坪狂奔,然后哼着自己的小曲子,跟风赛跑。
“夜格外地静,我听见自己的心跳,扑通扑通……突然,我想睡觉啦!”那两个月,对于整个大学阶段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至少是那时的几个选择让我充实起来的。回首,自己在那条路上走得很远了,虽然终究选择了放弃。这几年,写作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事情,一直到现在。可是,组织写作却是前年的冬天开始的,从“草根诗歌”开始的。
2009年11月6日,我正式成为一名校园网络通讯员,也拥有了去组织写作的机会。在校园网络通讯站成立大会及工作培训会议上,我代表孟瑶主任坐在嘉宾席,接受了主持人的介绍。那一次,正式认识了沈琳站长,但没有相互打招呼。现在看来,当时为通讯站工作奔波的几个朋友也只有沈琳站长一直为通讯站思前想后,直到我逐步接手具体工作。有时候,一个陌生人也许只在你的眼前晃了一下。不久后,你们就成为了朋友,相互鼓励、支持。
对于曲辰网这个平台,正式接触它是在10月13日。那时候,我开始负责学院关于学生活动的新闻在该网站的上传工作。公正地讲,这方面工作我的进展不是很成功,主要是觉得很机械,意义不大。这也许是当时自己的想法比较简单,站的高度不够,角度不同。在作出那个决定前,我上传的新闻只有16条。一方面,这与学院学生活动的数量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我的那些抵触情绪。
在成为通讯员的三天后,我做了这样一件事:以资环学院新闻中心编辑部的名义在曲辰网的“校园”栏目发布了《第1期草根诗歌》,刊登的作品是我的《流浪》和《农夫和孩子》。现在想来,把高中时代的诗歌拿上台面,也亏我想得出来!后来每每读到那首诗,都极大地感觉很稚嫩,像柔黄的草芽。记得很清楚,在刊出作品的同时,也开始稿件征集,广告词是:“你写诗吗?你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文字吗?本栏目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诗歌,旨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可以自豪地的是,当时的战略高度定得还是可以的,面向全校师生。后来的发展证明,这一点得到了现实的认可。没有武昌起义的重要意义,却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弥足珍贵。
这个小小的动作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学院分团委书记尹蛟老师表示了鼓励,曲辰网方面也默许了!这样的形势几乎可以让我兴奋得失眠!方向选定,也迈出第一步,后面的故事也沿着那个轨迹发展开去。事实上,这个新大陆让我和沈琳站长再后来有了一些沟通,进而被发展为通讯站主要成员。有时候,机会是自己创造,拥有信心、迈出步伐的同时,你也获得了成长的途径。
第一个加入阵营的是农夫,带来了热情和希望。“酒池肉林,兰宫桂殿,哀叹民生之苦艰。”这首《沁园春》是应该载入“曲辰文学”的历史的,也足以埋藏在1我的记忆深处。后来的日子里,农夫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情,用高雅的文字支持着我的阵地。多少次,应该说一声“谢谢”。仅仅是第4期,南安也成为了旗手。她用一首《不离不弃》,送给那些痛失吾爱的人和离开我们的人。“最美丽的是你们的泪滴。不论发生什么,别忘记,我们一直在一起。”有了这样的起点,我几乎充满了信心,去做好这样的工作,大学时代的事业。
这里,比较重要的人物是郁风。在农大校园,在这些文学爱好者中间,他是很出众的。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字或者荣获的奖项,更重要的是他对写作的态度,对自己的那份责任感。在“九月风”的最近几年活动里,他无疑是最耀眼的。在“曲辰文学”的历程中,他一直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收获很多,也多了一些思考。这一点几乎决定了这个舞台的发展。第5期刊登了郁风的《怀念》,“而所拥有的,自从失去你,只能是许久许久的愧悔,还有一些,再也串不起的回忆。”这样的文字,有力量,有美学价值。在我校这些热爱写作的朋友里,我真的很看好郁风,也一直为他在写作上的独立操守而叫好。
时间是无情的,只有人的记忆可以带你穿越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