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小说>>新的曙光岁月留痕中篇第六节
 
新的曙光岁月留痕中篇第六节
  文 / 程恩汉
                         新的曙光
                    岁月留痕中篇第六节

     转眼进厂五个年头过去了,厂领导从革委会主任到厂长,从党的一把手到厂长负责制更换了几任。
   一九七六年工厂来了一位驻泰部队,番号6540部队的副团级干部来当厂长。姓耿名东升,据说在部队就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很强,在部队晋升很快,在当时不到四十岁就升到副团级是很不容易的,他只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才转业到地方。
    他在部队工作能力再强,但是由于没有在工厂工作过,才开始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难免要走一些弯路。
    我注意到他有一个工作习惯,就是每天上班后都要到全厂巡视一圈。有一天上班后,他走到我们车间办公室—— 一个很破旧的小平房。当时我正好在办公室里,他就顺便和我聊了大概五分钟关于工厂的情况,我感到谈得很投机,很顺畅,很愉快。我预感到可能会有什么情况要发生了。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天耿厂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很亲和地对我说:“小程啊,我想让你来组建工厂的质检股,你看怎么样?”,当时我们那个小厂多年来连质检部门都没有,显然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我们那个厂是支部单位,只能设股,总支以上单位才能设科以上部门,这是当时国家组织部门的明确规定。
    我看到困惑多年的工作环境出现了一线转机,内心是多么的暗自高兴。我一面应承着,一面表示担心做不好。
    耿厂长到是很干脆的说:“大胆地干起来,我觉得没问题。”
    就这样我怀着无比喜悦和兴奋的心情走马上任了。
憋了几年的劲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我心里充满了对耿厂长的感激,即使后来发生了许多曲折,但至今我仍然对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如果不是他的那次提携,我可能就会长久地沉沦在那个非人的车间里。
   我后来也分析,这次能得以这样的工作调动,其原因1、耿是刚从部队转业,还没有沾染地方上的认人唯亲的毛病。2、他对工厂的管理不熟悉,需要有人辅助,用人之际。3、也许还有培养自己的骨干的意思。正巧我在各方面都具备了,赶上了这个趟。4、最重要的还是耿的眼光。
   一切就绪后就放手工作了。我从选址、选人、排检测项目、购置检化仪器、人员分工、制定检验制度和规范等等。不到一个月,一个像模像样的检验股就像模像样地诞生了。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检验员的工作质量就是我们工作的决定因素。
   对检验员的检验结果,我都经常进行抽查。有一次抽查到我们一个最好的检验员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差误,是故意迁就车间生产?还是偶尔的疏忽?我以为后者偏多。是下不为例?还是按章处罚?我选择了后者。
与当事人我们平常相处得都很好,处理后当事人感到很委屈,现在想起来由于年少气盛,我做得真是有点过了。多少年来内心对此常怀歉疚之意,亦无法表达,如果她能看到这段文字的话,请能接收我最真诚的、深深的歉意! 
   质检股的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初见成效,我也顿感一片踌躇满志。
   不久工厂为寻求新的发展,计划开发橡胶产品,派送我和吾友栾学时到我市橡胶总厂学习橡胶制品的相关检验项目和橡胶配方工艺。
    那时我们对每一次的学习机会都是非常重视,非常珍惜,因为只有如此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从此橡胶总厂中心化验室的环境卫生都被我们包了,虽然那些师傅对我们很客气,但我们还是抢着做了。
    多做一点、累一点都算不了什么,学习检化项目的操作也没啥困难,可是学习橡胶配方工艺却不是简单的事。听说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几年后也不一定就能开出一张正确的配方,这个偌大的橡胶总厂人才济济,可也就只有一个女的鲁国兰工程师能开配方。
    我们除了缺少专业知识,还缺少可供学习的技术资料。我们千方百计地从工厂借来了橡胶工艺的书,却不能长期由你专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抄。
    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外面滴水成冻,当时的条件就连化验室也没有什么取暖设施。玻璃窗上印着美丽的窗花,打扫卫生的抹布很快就被冻硬了。就在这种环境下我和栾学时忍着寒冷拼命地抄书不止,脚冻麻了,手冻红了、冻僵了,笔都握不稳还是继续抄,两本厚厚的最关键的橡胶工艺的书就被我们这么生生地抄下来了。
    这些手抄件虽然后来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但是它凝聚了我们对事业的追求,凝聚了我们对美好前途的向往,他记载了我们为了能有点尊严地活着而付出的努力,至今一直保留在家里,作为我们走过的那个岁月的见证。
    在橡胶总厂培训学习的中途,有一天突然接到厂部的通知,叫我立即回厂,我这里学习还没有结束,我不知何故要叫我回去,心里在揣摩着各种可能,是质检工作出了问题?还是……?
    不管是什么情况我还是立即赶到厂里,走进耿厂长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里面还坐着一男一女两个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尤其是我赶到那位女的用一种和善的目光在打量着我。
     耿厂长看到我来后叫我坐下,首先向他(她)们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在橡胶总厂学习的小程”,随后示意那位女的向我介绍说“这位是化工局技术科的何科长,”,又示意那位男的对我说“这是张科长”,我都很有礼貌地一一请教“何科长好,张科长好”。
     耿厂长很快转入正题说道 “两位科长到我们厂搞新品研发,我们安排了几个人配合他们工作,都感到不太理想,这工作很重要,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所以调你回来,希望你能很好地配合他们工作”。
     我当即表态,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保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吧工作做好。
     后来我才知道,何科长是化工局技术科的正科长,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很强,在化工局享有一定的威望。她老公是我市化工系统四大家族之一的化肥厂的一把手,据说工厂的很多重大问题都要问计于她。
    她因为不甘于整天周旋那些行政事务,总想在业务上能取得一些成果。我们厂正好要开发新品,又缺少技术力量,所以双方一拍即合,研发资金、场地和人员由我们出,研发成果由他们以个人名义申报,研发产品优先给我们厂生产,皆大欢喜。
    我跟随他们工作两天后,他们向耿厂长说“这个小程很好,就定他。”
    后来栾也从橡胶总厂回来我们又都在一起工作。
    在和两位科长工作的日子里,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不仅是在技术方面,而且在做人的风格和人品、气质都给我产生很多大的影响。特别是何科长待我很好,我记得我在工作中对外打的第一份报告,晚上我送到何科长家里,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只见她从容地带上老花镜,坐在台灯前,认真地帮我看,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
    我以前也写过一些东西,但从来没有人帮我修改过。这是第一次,当时我站在旁边,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感受到一份长者的关爱,我感受一份生活中少有的温暖。她那端坐在台灯前,认真看稿,逐句修改的形象从此就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随时均能浮现在眼前。

2011/5/8 14:41:08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158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