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小说>>岁月留痕 中篇 第一节 初入工厂
 
岁月留痕 中篇 第一节 初入工厂
  文 / 程恩汉
 岁月留痕   中篇  第一节

                                         初入工厂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这是一个令人终身难忘的一天,我知道很多人对这一天都是非常执着地难以忘怀,因为那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他就和人的生日一样的让每一个人所牢记,他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天,我们一群十七八岁的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在政工组长刘金兰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排着队伍一路步行穿过市区,走出西南郊外,越过田垄,行程大约在半小时后疏落的厂房即已遥遥在望。

   这一路大家的心情都是那么的高兴,人人心中都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个个心中都燃烧着希望的火焰,大家怀着对工人阶级的无比崇敬,想象着工厂里成排的机器整日在发出轰隆隆的欢笑声,想象着我们在操纵着机器,积极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情景,那是一个多么高尚的职业,那又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

    这时金秋郊外的田野上的景色显得特别的清新、开阔,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正像以前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中的画外音说的那样‘河水在欢唱,山岗也显得年轻’。

    以前我摆小摊夜出买货,早上回来,几乎每天都要经过郊外,可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这么愉快的感觉,只感到艰难和疲惫。谁知几年后却不期这曾经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一步挨过的乡间小路竟还有如此让人心旷神怡的动人风光,真是时过境迁啦!

    一路的欢声笑语一扫往昔的阴霾,这是我有生十八年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喜悦,我们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而感到欢欣鼓舞,我们为加入时代前进的行列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当想到生活从此就要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我们的脚步就迈得更加轻快。

    走进工厂,我们首先来到权当会议室的简陋的食堂,大家围坐在一张破旧的像似毛坯的乒乓球桌周围,聆听了由党支部书记张扣龙同志给大家作的讲话,他在作了一番工厂介绍和慷慨激昂的要求及勉励后便是集体参观工厂,次日就正式上班了。

    我们的工厂主要是生产建筑用屋面防水卷材,俗称油毛毡,我们生产的还是以煤焦油和沥青为主要原料的质量档次较低的油毛毡。生产工艺环境非常恶劣,整日车间里是烟雾弥漫,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所含有的苯和萘的挥发性成份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早已被列入国家化工企业最严重的职业病的前列。当天空中刮起南风或西南风的时候连市中心的市政府甚至满城都是‘巴油味’,后来该产品被市政府强行取缔,可见其影响之大。

参观时看到车间的四壁都已被油烟熏得黄黑色,都能看到那种黑色的油脂在墙上慢慢地往下流,可以想象人们的肺部也就和这熏黄的墙壁差不多了。

    上班的第一天我们被分配去筛煤渣,连续一个多星期后,让我们到沥青堆上去捡杂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沥青挥发出的物质映射到人们的脸上,很多人脸上都脱皮了,应该说就是所谓的中毒。

    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在延续了近一个多月时间的杂务劳动后都没有给我们进行分配工种,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暗暗揣测着分配什么工种,在四处打听消息,拜亲托友,找关系开后门。因为工厂除了生产车间以外还有机修车间,什么维修工、钳工、车工、电工、电焊工也什么都有,还有科室管理人员。在这个工厂分配什么工种可是太重要了,好坏工种之间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是在天堂,一个是在地狱。我可是无亲可拜,无友可托,只有听天由命了。

    有一天,政工组长叫我到仓库去帮帮忙,也就是做保管员。我也就属于听从分配去了,整日就是过磅,放筹,收发货,记账,做盘存表等工作。因为从小父亲就叫我学打算盘,所以算起帐来很顺利,尤其是当听到流畅的珠算的滴答声时,内心深处便自然地隐隐产生一种不为人知的自豪感。

    进厂后我自知我比较谨慎,很少讲话,寡言少语。有时青年人之间背后也在悄悄地互相猜度着、了解着、攀比着,厂里谁是初中生?谁是高中生?工厂包括七0年几批学校安排进厂的青工总共也有七八十人,曾记得有人在背后说我一定是高中生,那时的高中生就是高学历了,颇为受人尊重。当时也有比较爽直的人当面问我,我都是如实地告诉他们我是小学生。可我说了真话却无人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我说假话,好几年后人们都没有弄清楚我的真正学历,还真有人为了彻底搞清楚这多年来的所谓疑案,竟跑到政工组去询查档案(也就是现在的人事部门),最后得到的答案正是如我所说的那样——小学生。我真的不知他们在得到这样的结果后是失望还是高兴?

     没过多久,当其他同伴还没有分配工种的时候,一天上午生产车间突然燃起一片熊熊大火,刹那间车间就变成一片火海,大火很快窜上屋顶,一条火龙从车间的西头直向东头烧去,很快消防车赶到,远远地把水柱喷上已是无济于事,火势已难以控制。全长职工在没有任何人的号召下全都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紧张的救火中去。

    一卷油毡有近五十斤重,平常我在整理仓库时也就只能扛一卷,可是在救火时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不仅肩上扛一个,手上还夹一个,还要冒着危险在浓烈的烟火中来回不停地奔跑,当大火渐渐熄灭后我们很多人都瘫在地上,几乎不能动弹。

    在整个救火过程中我发现也有部分职工没有参加救火,那都是一些老工人,她们不是不爱厂,她们也不是不想救火,而是因为她们太爱厂了,她们已经救不了火了。因为她们那时已只能站在那里挤成一堆,无奈地望着大火嚎啕大哭,她们的腿早已软得走不起来了。这个工厂就是从他们手中开始建起来的,她们都是这个工厂元老级的职工,当他们看到用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工厂顷刻间便被付之一炬,其内心痛苦的程度绝不亚于她们曾经和最亲爱的人生离死别时的那种痛苦。看着她们那种撕心竭力的痛苦的样子,无不让人闻之心酸万分。我可以断然地说,如果现在哪个企业失火了,大家都去救火那是一定的,但是要能让哪个员工哭成那种伤心欲绝的样子是很难很难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救火结束后我清点身上的衣物,突然发现在救火中我不知在什么时候把一枝我最珍贵的钢笔给丢了,真是太惋惜了。在那时上衣口袋上别一支钢笔是个非常光荣而得意的事情,这件事很久都让我有点心痛。

以后竟发现这个厂的火警是频频发生,当然火势也没有那次大,损失也没有那么大,但救火的紧迫感依然是一样的,人人都是闻讯而至,这也是这个工厂的特色之一。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以后再闻火警,我首先是把袋中的东西放下,然后从容赶去。在上次救火工程中,我看到整个过程非常忙乱,延误了不少事情,经过反复思索,所以以后救火我就不再冲往火堆抢救什么物品,而是寻找着最佳的救火办法,比如先赶紧切断电源,切断失火场地与周围的联系、安排专人使用喷灌机抽水等等。我以为这要比只身救火的作用更重要。这就是我自诩的刚进厂后萌生的最原始的管理思想。

 

2011/1/4 13:02:19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155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