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日子,静下心来,沉思,沉思。阳光很暖和,投射在书桌前,漾起点点光影,很美。在南方,这种日子是很惬意的,可以坐在坝上,晒晒,打个盹儿。在北方,大概只有呆呆地立在窗前,望着远方的轮廓。打开窗子,凝望着天,一股寒气直逼过来,身子颤了一下。天是很蓝的,云朵也镶嵌着,很美。有时干脆把云藏了起来,纯净极了。我悄悄地回到屋子,假装什么也没发生,静静地坐在凳子上……
梅园还是挺热闹的,还有些学生没回家。家?也许,北方的天气就是少了点家的味道,少了点情趣。我没回家,似乎还给自己找了点理由,和去年一样的理由。我问自己为什么不回家,一遍又一边地做着。同学问我还要不要家,怎能不和家人一起过年呢。老师善意地告诫:“记住啦,人生可以没有钱,但是不能没有亲情。”……这些话语深深地刺痛了我,搅乱了我的心绪,仅有的一点安宁也被冲刷了。我再一次走向窗外,凝望着天,眯着眼睛,站着。
这里有风,携着雪花的味道一路前行。南方也有风,多伴着泥土的清香,熟悉。我也想家,也眷恋着那片土地,贫瘠,温暖。恋着群山,一点黄,一点青,还有很多柴禾。恋着龙潭溪的水,清澈,游走着一些小虾米。恋着板板桥下的小鱼,赶在黄昏的余晖中跃出水面,呼吸。恋着沧桑的小猫,陪着我一起晒太阳,偶尔撒撒娇。更恋着坚强的父亲,小气的母亲,倔强的姐姐,朴实的亲人。我也想家,念着家里的土墙,念着土墙上的旧挂历,念着挂历上的丑丑的涂鸦。爸爸温柔的严厉,妈妈决绝的疼爱,姐姐五味的表情,我怎能不想念?爸爸熟悉的陌生,妈妈凶凶的话语,姐姐独立的努力,我怎能不想念?爸爸伟岸的坚强,妈妈自由的小气,姐姐压抑的倔强,我怎能不想念?
思念是一条直线,两个方向都没有尽头,分布着无数个点,也可以打上无数个结。爸爸想我,简单地话语令我哽咽了许久。“我尊重你,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我还能说什么呢?”妈妈想我,用心地“啰嗦”,我静静地听着。“等你回来,我给你留着柚子。等你回来,我们再杀过年猪。等你回来,我们放池塘,抓鱼,想吃多少就多少。等你回来,我给你买了一条毛线裤……”姐姐想我,夹杂着抱怨的召唤。“家里没意思,很没劲儿。你回来吧,我给你做鱼。你不最喜欢吃我做的饭吗?”他们,还有好多话被噎住啦,藏在心里,一天天沉重。我也有很多话,埋在心底,一天天沉重。
思念这个东西很复杂,像一团麻线,找不到头。我没有回家过年,而且这是第二次。很多事情也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放在心里吧,可以安心一点。生活中有的是无奈,有的是伤感,但也有的是幸福,有的是快乐。
听说我又不回家,姑姑急啦,也只是说了句“照顾好自己”。她很久没见我了,想我,看看我长个没有,变样儿没有。我也想她,身体还好吧,做些什么事情呢。这点感觉没什么微妙的,看得见,抓得着,想着就满心欢喜。很多亲人也怀有这样的感情,也默默地祝愿着。这些思念是最朴实的,容不下一丁点瑕疵,也不会有瑕疵。这里蕴含的是关心,是支持,是鼓励,还有期待。这样来比喻吧,这些思念就是一个点集,是离散的,但有着一个共同的中心。
又一次看着那些光束,许多尘土,上上下下。有的刚刚落在地上,又被微风唤起;有的干脆徜徉在地上,左左右右。要知道,思念也有单方面的,有时更折腾人,更闹心,更有感觉。一位女孩,很可爱的,我的一位中学同学。记得我当时很执著的,一直坚信自己对她的感觉。后来,她患病啦,休学啦,之后便再也没有读书。再后来,她外出打工,也顺带治病。有一年,腊月三十吧,她从浙江打来电话,聊了很久,相互拜了年,说了些琐事,挂了。这以后,每一个大的节日,每次我从县城回来,都能接到她的电话,聊上几句。久了,我就习惯啦,开始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满足。可是,从某一次开始,我没有等到她的电话,一点消息也没有,消失啦。从此,我便多了一分思念,那习惯了的电话,那习惯了的声音,那习惯了的日子。
她了,一直拒绝我的感觉,直到离开学校也没说什么。清晰地记得有一段日子,她失忆啦,只记得一位最好的朋友。那一次,她来到我们的教室,看看同学们,找找失去的东西。我见了她,脸一下子红了,盯着她看,上下打量。她看着我,问那位女同学:“这是谁?”我一下子懵啦,但又觉得很正常,毕竟人家没啥感觉。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失忆。所以,有时我开始怀念那个日子,深深地思念自己当时的样子。所以,你会明白当我第一次接到她的电话时的幸福感,也会明白我第一次开始作没有希望的等待的执著。好几年啦,我没有刻意地寻找什么,只是静静地等待……
思念,有时会不自觉地冒上心头,定居下来,不接受“强制拆迁”。有一位女同学,爱笑,我们经常一起聊天。中学的考试前半个小时,都是聊着度过的,也是开心地度过的。我喜欢和她聊天,谈些生活的现实,分享快乐。记得中考,我们乘船去县城,我和她一直聊着,直到住进各自的临时宿舍。这也是最后一次的面对面聊天啦,很怀念。以后几年,我们只见过一次面,感觉很尴尬的,没有讲一句话。据说,她家里出了一些变故,她的欢乐没啦,不再爱讲话。再联系是大学的事情啦,一直保持到现在。隔几周,一个短信,问寒问暖,玩玩猜字谜。隔一两个月,一次电话,我说,她听。后来,我们的话都多了一些,聊得广了一些。大约我忘记了第一次聊天的情景,清晰的是我的惊奇与兴奋。她一直怀疑我们是否有见面的机会,我也有些隐忧。也许,真的再见一次面,还是很尴尬,还是不说话,没有人可以并愿意去打破那份静默。或许,我又一次适应了这份联系,有时还主动了些。久了,我便开始等待远方的消息,等待彼此的倾诉。不对,好像只有我的倾诉,另一端只是一个听众,至少她这么看待自己。或许,这是最好的状态啦。看吧,到了这时,思念的味道更浓啦,有点化不开的感觉。
我喜欢北京纯净的蓝色,又有点厌倦。没啦,有点想;见啦,有点烦。也许,这种感觉比较真实,代表了我们的生活。生活毕竟是多元素的,藏着无尽的柔情,也掖着无尽的伤感。有时,思念需要一辈子的受伤,需要一生的等待,即使那只是一个童话般的梦。进入了青春,谁都会寻找一份甜蜜的情感,最少有这么一份念想。可是,天使的“五叶草”会被谁拾到呢?至少我没有,有的只是苦苦的等待,咸咸的付出,呆呆的梦。即便是这样,人也会思念。清晰地记得她的每一个动作,保留她的每一条短信,一遍又一遍的“播放”。这份思念只属于我们青年人,至少我们的激情是独特的。诚然,这点东西有些狭隘,有些小家子气,有些苦,有些咸,有些辣,有些酸。但是,有谁会计较这些呢?我不大喜欢北京的雪,没有一丁点“可塑性”。可是,有雪比没有好呀,而且雪老大啦,好久都不融化,直接变成了冰。保不准,离开北京的日子里会开始思念这边的风景呢!
思念是比较敦厚的,融入了炽热的感情的,像山城的雾,朦胧,很美,也有点调皮。我愿意做一个园丁,种出好些五叶草,送给我思念的人儿。唱着我的歌儿,走着我的步子,一路弥散着思念。做一堆相框,把这些思念珍藏,摆在书桌上,静静地凝望,沉思,沉思。静下心来,一个人的日子。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