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几年大学,你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如果说,有一个机会让你记住一切,酸,甜,苦,辣,咸,你愿意吗?
我写过一本随笔,装着自己的日子。我很喜欢那个小本子,特别是封面的两句话,“All I want is freedom”,“To take away all the tears and pain”。写下点滴的日子,释放自己的心,典藏青春。
一开始,我只是作一点读书笔记,梳理自己的感触。在图书馆拿的第一本书是《曾国藩的处事秘笈》,我誊写了目录,简单地理解一下。随后的一周里,我啃着一本《大学文学读本》,开始记录自己的心得。从曹丕的《典论?论文》到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从叔本华的《论文学》到帕斯捷尔纳克的《第五元素》,从索尔仁尼琴的《为人类的艺术》到尼采的《艺术与艺术家》……我静下心来,读着那些文字,只有一丁点的认识。我写下来,作为接触文学理论知识的一点纪念。
有一天,我有了一点冲动,试着总结自己的一天。如今的我或许已经完整地忘掉了那种感觉,“差距是令人发指的”。一个夜晚,一个人在寝室,我看着漫天的星辰,写下了《枯夜》:“……夜枯了,明天的太阳是否依然升起?明晚,这枯夜在否?”这以后,我习惯性地写下那些心思,打包,一段段含着生活的文字。
在农大的第一个光棍节,你还记得些什么?一位初中同学给了我一个电话,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光棍节的夜晚多么美妙,注定的孤独却变成甜蜜的幸福”。那天,我体验了“尴尬的羞涩”、“回忆的美丽”。有时候,几个汉字也装载着幸福与成就感。“我至开学以来收集的瓶子87个,卖了3.4元钱。”也许,那时的兴奋已经远去。在第一堂心理课上,我记住了两句话,“志在俊境,路在攀登”,“为,而后知可为”。今天,看着这些文字,我的心竟微微地颤抖。
“ 有几天,我的这个本是在楼下待着的。当我发现这个本不翼而飞,心立即变得没了着落,神情恍惚,四下寻觅……最终,我无奈放弃,几乎是擎着泪水。但下楼经过打印部时,我的心跳更加厉害,仿佛有一种东西在召唤。我冲进去,环视一周,径直朝一台打印机走去,发现那个本子静静地躺着,十分孤独……”我放不下走过的日子,那些陪伴着我的文字。
有时,只是一些流水账,笔迹还比较潦草,看着倒很亲切。有时,一大段只是一些博客的用户名、密码,你却感受到恒久的激情。有时,很啰嗦的话语,看着都偷着乐。很多天,你的字迹随着你的心情变化,没有一丁点伪装,也做不到。因为,你在自由地流露你的情感。
你愿意把东西藏在心底?知道吗,有时有个秘密的本子也很甜蜜?身边一些人也写一点随笔,挺浪漫的。我重复地想这样一件事:在老了的时候,找个有太阳的日子,翻开自己大学时代的随笔,一段一段地读着。什么感觉?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哪一天大学就没有了,曾经清晰地场景也逐渐模糊,至少被吞噬了一部分感情。如果,一天天地记录,包袱一天天重了,里面藏着什么?单相思的苦痛,思念的烦恼,压力的窒息……有人对着你微笑,你脸红了;北京的天,纯净的蓝,你笑了;努力有了一点收获,你的沉重消逝了……我不希望忘掉一切,可以的话铭记一切。即使受伤,也是幸福。
每分每秒都在演绎自己,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条跑道,没有了周围的风景,你知道它的长短吗?一张白纸,点上一个黑点,有的人可以把它无限放大。有时,觉得自杀也可以变成一种权利,虽然很残酷。大学的日子有四个季节,我喜欢春天的花,夏天的太阳,秋天的风,冬天的雪。没有相机,请转换格式,文字也是映像。
记得我在那个小本子写了一首小诗——《小鸟》,有这么两句:“淡去了你的喧闹,那林子显得一片静悄悄,没有味道。什么时候又见你在树梢?”或许,这本随笔见证了一个个瞬间,一丝丝感觉,真实的日子。看到考试成绩的时候,写下几个字,或欣喜,或苦恼。看到你喜欢的人的短信,写下几个字,或幸福,或忧伤。听到爸妈的声音,写下几个字,点染那份爱。我相信,自己的笔记录的是不能复制的生命,只属于你的世界。
大学,一条跑道,一定的运动员。很多人,一直看着终点线,有的考虑的是速度,有的考虑的是差距,有的考虑的是过程。也有很多人,看不到终点线,的考虑的是速度,有的考虑的是差距,有的考虑的是过程。你呢?我希望走到终点,还可以回味周围的风景。四年大学,可以写一点随笔,选择性地留下点什么。
摸着那个薄薄的本子,念着那两句熟悉的句子,我写下这些文字。
二〇一〇年二月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