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喜欢从作品里读一个人,好几年前就从摄影展中看到他的名字,可谓如雷灌耳。他的图,总是充满动感与活力,我已为他一定很年轻,帅气。今日得以一见,不想却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一袭白装,衣袂翩翩!
中午快下班时,接到虎歌电话,说可能去拍片,接电话时外面正下着大雨,我在想这一次估计又会泡汤了。不过还是赶紧的跑回家草草的烧了两个菜,扒了几口饭。虎歌是个急性子,他可不喜欢等人(从电话的口气中,猜的!)
虎歌告诉我,说紫阳老师上班去不了,也许就我们俩,而程主席对他说过,超过三人以上,就不会出去。我在想,这程主席会不会挺怪的。没想到他却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我告诉他从图片中我以为他很年轻,他笑说人老心不老。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感觉非常快乐。
认识程主席该是昨日最大的收获吧,可以这么说,他让摄影给我的快乐提伸了整整一个高度。他的构图极为严谨巧妙,而且非常的干脆利落,总是直奔主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特别选上一个地方,然后构思,打扫战场,找场景必要的道具。他会一直拍,一直拍,直到满意为止,决不同于别人的那种走马观花,他说有时为了一个更好的完成那个构思,他会来来往往跑上很多次,有时会花上好些日子,这让我非常的感动。
其实,除了我,摄协的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风格。王主席的图透着一份执着,精明。紫阳老师的图大气中透着细腻。宋的图明净而诗意……
我们的第一站是晓容乡的上金田,来到这里,我再一次感到了自身文字的严重匮乏,有许多语言所难描述的美。只能说这是一个极美的地方,婺源的味道极浓厚,村民非常的醇朴。
四周是高高的群山,薄雾轻绕,村子窝在山里。白墙黛瓦从高大的树荫缝隙中隐隐约约,一群草垛整齐的排列在村口,像列兵一样守卫着这个小村庄。转过林荫道,一池清荷出现在视野里,几朵白荷在阳光下灿烂着。及步而上,一些超大型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弯延到村庄深处,因为中午的大雨,湿滤滤的鹅卵石折射着阳光。小路左边的山坡上,一条黑白相间的小狗闲适的扒在门前,看到有人经过,轻轻的摇动的尾巴。右边一个低矮的窗台,一只黄色的小猫慵懒的扒着,阳光安祥的照耀着,路的正中,一只大红公鸡度着舞步……没有汽笛的干扰,自然的声音在耳旁此起彼落,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祥和。若是以往,我早已开动相机。可是这次是随程主席,多难得的机会,我是打定主意当跟屁虫。他在哪,我在哪。学他的构图,更重要的是看他采用什么数据拍摄。很快的,我们选定了一个景点。一边是背光的半截的菜园墙,两片斑驳的墙体,阳光折射在墙上的光影,中间是鹅卵石。一切俱备了,就欠东风了。主席让我当画眼,那真是无尚的容幸。提着一个红筒从中间走过。主席说,虽然人物只是点缀,但能让画多一份生动,一定要拍出动感来。第一次当模特,你知道,穿着高跟鞋学走猫步是啥感觉吗?呵呵!虎哥最逗了,一面用语言纠正我的步态,一面让我把伞举高一些,还说,下次要出来,一定得让摄协的女子全都先学会猫步才行,如果乡间的女子都用猫步在走,这还是乡间吗?脑中突然闪起这念头,止不住大笑起来!虎歌却让我别笑,别笑,自然些。说实话,当画眼,我是不适合的,一是长得太不起眼,二是今日的裙衫,黑底白点木木的也不出彩。若知道要当模特的,怎么着也得穿得再乡土气息一些吧。不过没关系,这一景点主要拍动感,人物在里面多半只剩个晃影,美与丑又有啥关系呢。
没想到第一次当模特当得那么过瘾,关这一个景点,我就来来回回走了许多次,提筒,带伞(红色的紫色的各走了两三次),背一空篮子,挎一竹蓝辣椒,抱着一小孩,牵着一狗等。人在景中,拍的自然就少了,不过没关系,跟着主席,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呢,对光圈优先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动感怎样产生。许多村民前来看热闹,热情的村民还为我们找来一篮辣椒豆角,说实话,那个背着箩筐行走的人从那经过时,我特想拍两张,主席却让我提着辣椒从对面走来……我想如果我当画眼的有幸能够被全国大展选中,那么我也就成就了主席和虎歌的一段快乐,而这个过程里,我自已的快乐也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在另一条小巷里,一群孩子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我才真正开始了拍摄。可我不懂变通,该拍人物模式时用了光圈优先,该光圈时用了手动,手忙脚乱的,连三脚架也和我作怪,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与我可真有缘,老是在我拍摄时跑来摇我的三脚架,阿姨阿姨的叫个不停,于是,我出现了许多低级错误,建筑物倾斜了,图片糊得没法看了,把一些好的景致全糟蹋了,呵呵。但是有啥关系呢,今日本就是来学习,学习拍摄外景,体验光影,景深,动感,更重要的是放松心情。我想开心的目的早已达到了,这就够了。高兴哦,主席高兴下次还带上我,可惜今日上班,要不还去那里拍晒秋。
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孩子村民,更喜欢这里的那份静谧,我想我还会再来这里。
我们的到达第二站时已是黄昏,一个小桥流水的地方,村口立着一块牌坊,只剩半截,这是婺源现存的最后一块古代牌坊。这个压在女子肩膀的大山早随历史走远,如今的婺源女子早已是半边山,牌坊上端的狮子头躺在村庄的最里面,只能在梦里回味过去的猖狂。天了,村庄名叫什么呢,瞧我这糊涂的个性,却把它忘记了,改明了问问虎歌,穿过牌坊,车滑行几步,两排整齐的瀑布进入眼帘,宽大的河流穿村而过,一群戏水的鸭,倒在水中的夕阳,还有一群在水中嘻戏的孩子,桥上捧着碗儿吃饭的人。河两边一些采收及放牧归来的脚步。还有爬在高高的香樟树上拍摄的老者,让许多的图片充满活力,可惜,也许是太激动了,加上没用三脚架,糊了更多。你们不知道,我的高跟鞋在村口罢工了,鞋边从脚底爬出来散步了。没办法,我只有光着脚儿拍完这一村庄。呵呵,这可是一个难得的体验哦。无论是踩在松软的草地,还是光滑的青石上,那都是一种极致的享受,特舒服的。而且,乡下没人会笑话你,他们也许会说,光脚走很舒服吧,没人会说这不文明啊。下次你如果有幸来了婺源,可别忘记光脚走一回。
摄协的这些狂热者,志在挖掘新点,恨不得入地三尺,把婺源的亮点一个个都挖出来。其实每一个景致被挖出后,祖国各地的人儿必将蜂拥而至,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介入,那么这一美景最原始的美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就像江岭,月亮湾,鸳鸯湖等等等等,人们早已经把它的美挖到了极致,想要拍出更多的彩,难了!
这么想来,我更希望金田。远离喧嚣,在静谧中独处。为疲惫的灵魂留一个停靠的岸。
2008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