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在广州天河城附近没有喝茶的地方,我有幸在广州生活了将近五年,多少生出些感慨。
天河城地段是黄金地段,到此消费的人多是习惯快餐式文化,要在这样一个地方开间茶楼给人坐下来慢慢喝,大概是不可能的。不过没有粤菜馆就很奇怪了,不知黄金地段都给外地人抢了?有次我和同事到购书中心办事,中午打算找个地方吃饭,老是找不到粤菜馆,同事中也有不是广东人的,于是就进了体育西的一家湘菜馆,名字不记得了,菜却是极辣的,吃得一身汗。
话题扯远了。
喝茶已是一种文化,许多酒楼也开有茶市,我经常去的就有东江海鲜、陶陶居等。无论在哪家茶楼喝茶花费都不大,有区别的只是茶楼的档次和地段。我常日为温饱而奔波,自是上不了很高档的酒楼了,常去的只有升斗市民乐意去的地方。不用订房,就在大厅里和熙熙攘攘人群挤在一起。遇上客稀,就一人独占一桌,自得其乐;若是吃饭时分,则时常要同别人挤一桌,那也不打紧,四方来客聚一桌,也是种缘分,古今中外天南地北聊起来,眨眼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在广州喝茶也有时段,有早茶,下午茶,夜茶等等。但很多时候广州人喝茶按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于是茶楼都几乎是全天候营业了。广州喝茶也不全是为了消遣,公事、应酬也会摆到茶桌上来,而且全不像吃饭那样饱了就撤。喝茶讲究一个“慢”字,那是种享受,在广州这样的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身心疲惫,如若能在空闲时和几个朋友坐在茶楼慢慢喝茶,细细聊天,则是对身心的一种绝好的放松。
喝茶当然得上点心,便宜,味佳,远比一顿饭来的好。有次朋友探我,由于囊中羞涩,便把他拉到东江酒楼喝午茶。他料想不到在广州喝茶的地方居然可以装璜得如此辉煌,对我的热情大方自是赞美有加。我俩从中午一直喝到下午三点多,结账时才不到一百块,朋友看得瞠目结舌:我们坐了三个多钟才几十块?我说:这是喝茶,不是吃饭。朋友不由感叹:唉,生活在广州还真他妈的好。我不知朋友这句话是否肺腑之言,不过每次他过来总是拉着我上茶楼的了,照他的话说:吃饭作啥?咱坐下来慢慢“针”(广州话音,聊的意思)。朋友的广州话还差一大段哩。
喝茶在广州如此盛行,却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许多酒楼夜茶十二点就收市,想在午夜找个喝茶的地方也难。我住客村立交附近,经常去喝的就是东江总店了。走路就十分钟。前几天跟从东莞过来的朋友一起去,那时差不多十一点半,可是点心几乎没有了,而且也被服务员告知夜茶很快就收市。于是只有坐下来糊乱吃点东西,将胃口吊在半空,真不是滋味。况且,在广州还真的很难找到真正的茶楼了,陶陶居是百年老号,和朋友去过几次,热闹非凡,每次都很难找到茶座,即使后来有茶座,但已接近收市,仅能充充吞食,没一点喝茶的畅意。朋友说,像市场。广州地窄人多,仅有的几家有点名气的茶楼自然是人满为患了。
刚毕业时住王圣堂,那个地段酒楼虽多,喝茶却是不上档次的,茶水不好,点心不好,自是没兴趣喝那样的茶了。那里倒还有家叫北城的不错,有几次朋友到广州,我们大清早就起床同那些老人家抢茶位,即使如此,也要经常同老人挤一桌的。他们是老广州,跟他们拉家常,听他们讲广州旧事,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在广州除了上茶楼喝茶之外,在大街小巷,在隐藏在某个角落的小店里,你都可以看见有不少人家在喝着功夫茶。潮汕是著名侨乡,他们的祖先很早就出海外闯天下,于是将他们的功夫茶也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在学校时,跟一帮潮汕的同学混得很熟,于就是经常跟他们喝功夫茶。从早到黑,没事就围坐着一张小桌,一个小茶壶,三四小杯,几瓶开水,两包烟,直到水干烟尽,那样的日子畅意极了。功夫茶很讲究泡功和茶叶的,喝了四年余,泡茶我仍是外行。功夫茶喝的是浓茶,刚开始在小茶壶放满茶叶,倒进开水,第一遍水不是用来喝,而是冲茶叶洗茶杯,第二遍水才开始喝茶,初时茶浓,此后由浓渐淡,茶味由涩而甘,这才真正能品到茶味。在学校时穷,茶叶也喝得快,茶叶喝完了没钱买,就像饿烟一样饿着,那种滋味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我在学校那三年切底喜爱上它,毕业后没得喝,就经常跑遍广州找旧同学聚茶去。我做过一份业务,跑遍广州的大街小巷。跟我做搭档是个饶平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跟着他到哪都能喝上功夫茶,而且是上好的茶叶。他的老乡特别热情,见到是同乡,即使生意不成交,茶却是照请不误的了。
以前看过篇文章,说是经常喝浓茶不好,酒后用茶解酒也是错误的。我不知此种说法可信度有多大,但至今我仍在喝喜爱喝的浓茶,也经常用茶解酒,用的是浓茶。可惜现在跟我住在一起的都是我的高中同学了,他们不喜欢喝功夫茶,所以我没有配置一套功夫茶具,况且功夫茶对茶叶的需求量大得惊人,买茶叶还要投资好大一笔钱呢。于是,功夫茶只有在聚旧时才能喝得上了。
现在我偶尔也有去喝一次茶,都是在休息日或者是午夜。此生与茶结缘,不能断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