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杂文>>回忆录·我的人生片断42
 
回忆录·我的人生片断42
  文 / 泓湖
  1981年9月14日上午十点半许,寒酸的装束,简单的行李,还是提着那口未镀漆的白木箱子,行李与在上学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多了一些书籍,这些书籍也是在三年期间的每月13元助学金中挤出来购买的,一副穷困学生模样,我到汉口航空路坐上了去柏泉的37路汽车。这车很破旧,现在早已不见了这种公交客运车了,好象除了喇叭不是太响,全身应该都是响的。当年,市内公交也没几辆好看的汽车,更何况是郊县长途了。坐在车上,我无心欣赏外面的风景,其实也没什么风景,无非只是些农村特有的什么稻浪呀,棉垄呀,鱼塘呀,路树呀,炊烟呀,农舍呀,禽畜呀,牛车呀等等,太熟悉的东西,惟一感觉是,又回到了久别的农村。一路颠簸,心在隐隐的痛,加上晕车的毛病,屡屡作呕。高校三年,还是没有跳出农门。

  快到十二点,好不容易到了柏泉农场的场部。场部是座木质二层楼房,正前方是南向,一座四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正在建设之中,木质楼的后面是个宽敞的四合大院,里面住了几户人家,再后面是机关大饭堂,四合大院里长满了杂草,泥坑水凼四处可见。大院围墙东是一个篮球场,厕所就在篮球场的外围,机关办公人员都要步行近百米来此解决内急的,大院西侧是一片长得笔直高大的水杉林,北面连接一块果园,再往北就是机关的三排平房家属宿舍了,在家属宿舍再向北走,连绵着一大片梨树林,梨园的边缘,就是自宋元时期就有名的柏泉茅庙集。呵呵,国营农场的场部就是这样子的呀?

  放下行李,上场部二楼,机关人员已经下班了,听到一间办公室内传出了打扑克的声音,小心敲门进去,说明来意,其中一个年约30大几的男子,马上笑脸相迎,呵呵,知道了,已经接到通知了,你应该是高考改革后第一个来我场报到的毕业生吧,欢迎欢迎!哦,对了,现在已经都下班了,带你先去食堂吃饭吧,下午上班再办报到手续。咋一看,这就是个领导,一问才知道,他就是党委办公室主任,姓石。随石主任进到食堂,好家伙,食堂还挺大的嘛,可以一次坐200多人吃饭吧,这是不是原来吃大锅饭时的集体大饭堂呀?好奇地问石主任,哈,你猜的没错,国营农场以前就是集中在大饭堂吃饭的。穿这大堂,里面是工作间,哈,清一色的五、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太婆,这就是农场机关食堂的做饭师傅们?

  下午,到党办组干科报到。填好表,拿到一张工作安排通知书:国家干部行政级别24级,工资每月38.5元,工作部门农场多种经营办公室。哈,平生第一张证明身份的通知,知道自己该值多少钱了。

  随即,被组织干事送到位于家属宿舍前面的一排平房最西头,门外挂牌“多办”。还没进门,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就站在门口,笑容可鞠,“欢迎新来的学生来多余的办公室!”多余的办公室?疑问顿生,但没敢多问。进到办公室内,八张办公桌上坐着六个人,一眼看上去,年龄最大的六十好几了,最小的也有五十岁吧。呵呵,“多办”原来是老人办呀!这农场没人?怎么这办公室都是些老家伙呢?这是不是多余办公室的含义呢?心内嘀咕,口里却笑对各位打招呼:各位领导前辈,您们好!新来乍到,希望今后多多帮助!“别客气,你就是我们这里最年轻的人了,今后我们的工资还要你们这些人多照应啊,哈哈.......”刚才在门口迎接我的,是多办的主任,黄主任,是农场党委八人常委中的一个。哦,在农场可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呢。在他手下工作,可得小心点。噫,对了,还有一个呢?怎么不见人?黄主任介绍,还有个分管多种经营工作的农场副场长,党委常委,姓余,只有三十岁,年轻有为,在这里办公,现在开会去了。有一人被介绍是东西湖围垦时由省直抽调支援的高级技工,还有一人是文革前毕业的老牌大学生,在农场已经工作二十多年了。这几个人,最低职务是行政副科级的副主任。好家伙,原来这里还藏龙卧虎呀!
2008/7/27 16:36:03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169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