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散文>>向年青人学习
 
向年青人学习
  文 / 哈尔
会说“向年青人学习”的人,一定不再是年青人。
人的用语习惯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比如,年轻时常说的“我们年青人”,到了不再年轻时挂在嘴边的则是“你们年青人”。当年听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时,仿佛说的就是咱的事,现在再听这句话,感觉已经与我无关。时光不可逆转,逝者如斯。
“向年青人学习”不是什么新鲜的话语,可我突然会想到这句不新鲜却永不过时的话,是因为近来亲历的几件事,让我实实在在的读懂了这句话的真谛,而以前,我对这句话即便是说了,也是那么的漫不经心。
我们的长者似乎不经意间总喜欢倚老卖老,我们的孩子最常听到的祖训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长辈可以举出一大堆的例子,让涉世未深的晚辈相信,老人言那是金言玉言。老人言当然要听,那都是前人的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经验是什么?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说开水会烫手,那是知识,直接把手触及开水获知烫的感觉,这是经验。经验必须从实践中来,而知识则可以从书本中来。”你说,哪个人活到天命、活到古稀,会没有正与反的诸多实践,会没有成与败的丰富经验。听老人言就是听老人的经验教训,目的是让年轻的一代少走弯路。
其实这只是长者的善意和一厢情愿。长者对幼者说开水会烫手,假如幼者是个绝对听话的孩子,那他就永远无法得知烫的滋味,实际上哪个孩子没有被烫过呢?只有被烫才怕烫,才会想方设法避免烫,这或许也是人生历程中的一项自然规律,因而“失败是成功之母”才成了永恒的定理。
到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似乎要倒过来说了,这是我最近亲历几件事后的感言。
快过年时,女儿想到送我一个礼物,新款诺基亚手机,200万像素,还配个1G存储卡。一试,发现卡套有问题,我急了,跟女儿说浪费啊浪费,我哪里会用手机拍什么照摄什么像呢?还1G干吗?女儿倒坦然,说用快件寄下来跟店家换,今天寄出明天就到。我心想,卡才多少钱,快件一次得多少钱,划算吗?到了办公室跟几个小姑娘一聊,她们说干吗要邮局快件,打个电话马上有人来办。果然不出半小时,有个快递公司的骑着摩托来了,5分钟办完才花不到10元人民币。
女儿春节回来,她手机中有一段录制的音像资料,我说移到电脑上放大看看,她说没带数据线,就传到你手机上再转电脑吧。我说怎么传?她说用蓝牙,你的手机有这功能啊!我问,无线可以传吗?那得花多少通讯费。她说免费的。看到我发呆,她就拿过我的手机,在她手机和我手机之间,熟稔地交替着按了一会,果然,她手机中的音像资料跑到我手机中来了。现在,女儿几乎是我的通讯顾问,遇到疑难问题就打电话问她,比如,收到短信说话费计算有误,只要按什么什么号码,就可以退回几百元。女儿毫不迟疑地回答:假的!比如,收到服务信息,按页面提示可以查询话费,这是不是又是消费陷阱呢?女儿回答,按上网流量计算,没多少钱。
一次,市移动公司邀请一些文艺家到其公司作客,文艺家嘛,年长者居多,听老总介绍移动业务,讲网络技术,讲IVR、GPRS,讲得这些文艺家如雷池之鸭,一愣一愣的。有个就开口说了,说听老总讲了半天没听懂一句,说他到现在连短信都不知道怎么回,接到短信看完作罢,人家还以为是“大根”,其实是不会回。另一个说,你这还好呢,我是连短信都不知道怎么打开看,有次人家发来短信,我只好等到儿子下班回家,叫他快打开看看有没什么急事。说得在场的人无不捧腹大笑。这可都是真实的故事,不是文艺家们瞎编的哦。
前不久,我的一首音乐作品得了奖,有关部门打来电话,要我的卡号以便寄出奖金。我问什么卡?对方说什么卡都可以,只要可以打入钱。我说我只有一个工资卡,还是存折的。对方说存折的不行。我说,我到现在为止,没有用过任何一种银行卡,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对方就笑了起来,对方是个女的,笑声像花腔女高音般清脆。其实,我单位里的那些小年青们,早在几年前就热衷于用各种各样的卡,他们猴精得很,知道哪个卡可以透支多少,知道怎样可以拆东墙补西墙,怎样让自己最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作用。那时,我还笑话他们,说你们钱包里那一大迭的这卡那卡,能给你生钱吗?如今,该轮到他们笑话我了。
这世界,真的归根结底是年青人的世界。在这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不禁要说:向年青人学习。
2008/7/11 8:41:08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4 篇︱已被阅读过 1630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