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为体,便不会执著,随缘应化,如幽潭映月,来则迎之,去则由之。
世界流变,一切无常,执著便落陷阱,形格势禁,虽有聪明,却狭隘自封,天长日久,更不知智慧为何物。
“空是如来真实相”,空是世界的本相,执其本而善其用,是为至人。
空之为用,藉爱而行。阴阳相合,天地媾精,万物化生。空是世界之本质,爱是世界生发之现象,一切现象又复建立于爱之基础上,是谓现象之现象。
现象之总和即是本质,完美之归纳推理(唯神有此等逻辑能力)可证明之。人不知天命,可用不完全归纳来试探,而最后仍是以直观来得出简单结论。孔子云:“尽人事,听天命”,实是无奈之语,然也是实用之语。
不能知,不一定不能行。孔子倡导仁爱,欲以爱之哲学教化人类,于是建立儒家学说。孔学从爱出发,至和谐结束,是一完美教育过程,故孔子被称为“万世之师”。
中国哲学两大流派,即道与儒,后世诸贤大多以为儒家亦道亦儒,内道而外儒,道体而儒用。我观儒家,空为其本,爱为其用,执一而为天下式,普仁而为天下教,儒家以此兴起。仁,爱也,孝也,悌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学,爱之哲学也。
以空为体,灵光透彻,以爱为用,气脉和畅。空是魂灵,爱是骨肉,灵肉和合,是谓身心和谐。
执著于空,是为顽空,执著于爱,颠倒痴嗔。顽空令神枯涩,痴爱教人迷狂。凝神于空,是为真空,自然施爱,至圣至洁至善至美。空性自如,随机应变,爱心张显,感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