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杂文>>《盲山》观后感
 
《盲山》观后感
  文 / 魏晋风
山可以代指家山,在南洋和美国,中国也被称为唐山。盲山,应该指的是愚昧之乡吧。

这样的一个地方,文化教育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生产力水平近乎原始。影片中所反映的拐卖妇女、家庭暴力、强制收税、儿童失学、缺乏医疗保障、无视法律等等问题,可以让观众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如此落后野蛮的地方,人们在生存和繁衍这两大最基本需求上都不能有保障,他们必然会任由本能驱使去做许多可耻的事。

所以,当女大学生白雪梅被骗子拐卖到了盲山后,她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在逃跑未成、寻死未果之后,她曾将希望寄托于当地人身上。但是村里人却象帮凶一样追捕她;邮递员把她寄的信转给了他的“丈夫”;德信这个在教室里对学生讲德信的教师,乘人之危,以帮助她逃走为诱饵跟她睡觉,白占了她的便宜;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公公”“婆婆”唆使并帮助“丈夫”在床上制服和强奸了她;为了逃跑的路费,她不得不为了40元钱陪村里开小卖部的人睡觉;白雪梅请求村长帮助,村官一笑了之,在他们村里这种事太多了.....

这个村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些可怜可耻之事,其本质原因是当地的人们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这里的人们处于生活资料极度缺乏的状态,人人要努力获取更多,不知满足,这一切都是因为缺乏生存安全感造成的。

在这个时候,影片安排了一个精彩的转机:为白雪梅通风报信的居然是一个小孩子,他因得到白雪梅的爱护,他感激白雪梅在他没钱上学时亲自给他上课,所以跑到镇上发出了白雪梅的求救信。盲山的盲,是环境造成的,孩子却仍然保持了人性中的起码的同情心,具有文化可塑性,他们一定是明天盲山的希望。

有句歌词说“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在偏僻、落后的盲山,人是本能与环境的奴隶,他们又以更弱的人为奴隶。马克思说得好: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
2008/6/30 9:21:01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1679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