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说,却还要说,不可道,却仍要道出些什么,这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因果必然。我说出来,有人会偶然看到,有人会偶有所悟,都见机缘。得到者,是你得到了你注定会得到的本属于你的东西;得不到的,我说了也等于没说。所以,得到者与得不到者实质上都与我无关。
一 信仰问题本质是信,而不是辩论
所有的宗教都是人兴起的,但各教人士却只相信自己的先知和神,而不承认别的宗教,从而引发许多争论。基督教十大诫命的第一条即是:不可信别的神。
圣拖马斯说,信仰问题在于信仰本身,而不是论辩。
实践并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神是不可检验的,正如最基本的道德意识是全人类共同承认的一样。最基本的道德意识是先验的,来自于人们心中的道德律,而不是经过了科学检验的结果。
圣保罗说,信,以至于信。信,是宗教的本质,它无须由实践检验,无须交给人们讨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理可以越辩越明,于宗教却未必如此。
由此可知,宗教之间的相互攻讦和怀疑是毫无意义的。你信你的便是了,管别人那么多闲事做什么?人家是外邦人,是不信基督教的,你就一定要派十字军去征伐吗?
让恺撒的归于恺撒,让神的归于神。作为信徒,需要的只是信,以至于信。
二 其实几个影响较大的宗教,其本质是一样的,信的是一个东西
其实诸种宗教的本质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表象,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必要攻击。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圣经中的这一句,基督徒们相信,其实佛教徒、道家人、穆斯林也是相信的。
佛经上说:“诸所缘法,唯心所现”,佛经上这个“心”即是佛心,它是世界的本源,是世界发生发展的动因和规律。
道德经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物即道,“象”与“信”是物的表象。
古兰经的前两章与圣经相同,自然也有“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一句。本质上讲穆斯林信仰的就是耶和华神,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可见,这几派宗教都相信有一个存在,这个存在具有伟大的力量,是一切的来源,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基础。
有趣的是《圣经·约翰福音》一开篇就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这种见识很高明,可惜后来的基督徒不能明白,更谈不上进一步发展这个理论。如果基督教能以此为出发点走下去,会走向老子的大道的。我查过英文版的“道”,它来自于希腊文的logos,意即:逻辑、话语、真理(更神奇的是,中文的“道”也有“说话”的意思)。这与老子的道非常相似,对于这二者的比较东西方哲学家都有过不少论述,不再赘述。
三 各宗教不同的地方其实只是认识终极真理的方法有所不同
各宗教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力量的帮助,而使有限的存在变成无限的存在,即上天堂、列仙班、往生极乐世界。
基督教的入手处在于一个字:爱。
以爱来净化自己,因为天堂只接纳洁净的人,圣经上说不洁净的人是上不了天堂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第三章第5节>),基督徒的受洗仪式其实就具有洁净的象征意义。爱,是人天之桥,是人与神和好的凭证。
佛家的入手处是:戒。
因戒而定,因定而慧,这是戒定慧三学,“慧”即是使个别存在融入普遍存在的力量。
道家的入手处是:自然。
道法自然,“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阖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玄真子》)。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其实就是道)的本质是自在的,它的自为的方式就是自己的实现。道家认为如果能反溯其源,“归根复命”,即可以明白自然之道。
细思之,三教信仰之法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四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如果有一万个圣人,即使有一万种说法,那么这些说法也都只是为了描述一个本质,我们不能说他们任何一种说法是错的。
道作为宇宙之本,不会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如果用一些事物来比喻它,也只是一种方便法门,其本身不是道。以手指月与君看,君看我手不看月,是君太笨矣!
诸种宗教用无数的方法指点真理,我们却往往纠缠于方法,看不到真理,只热心于争辩,而忘记了本质,孰不知得鱼忘筌,得道忘言,舍舟才能登岸啊。
马克思主义者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这话有一定道理。一切宗教的兴起难道不是某些人兴起的吗?不是由教徒们传播并影响了世界吗?
如果我们承认耶稣、老子、释迦牟尼都曾是人,我们就必须承认这一点。也许站在宗教的立场上,各教派会说只有自己的教主才是神道成肉身,但他们并不能证明别人就是假的。
得道的人都有能力兴起一个宗教,这一点无庸置疑,就象一个精神领袖总是可以创建他的理论体系一样。如果我明了大道,我当然可以有一套弘道大法,而这方法自然会与别的宗教不同,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我的语言、教育、环境有所不同,而且后来还会存在解释与翻译引起的差异,但这些并不影响信众对基本概念的认同,聪明的人当然能藉此了悟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