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杂文>>什么决定命运
 
什么决定命运
  文 / 哈尔
世上的东西,有时挺说不清的。比如,我的办公室正对面是一所学校,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教学楼上赫然悬挂着一条大幅标语,看那皱皱巴巴的样子,一定是挂有一些时日了,可我却才刚刚发现。从这件事上我悟到,这世上的东西,哪怕你睁大眼睛擦亮瞳仁,有时竟什么也没看清。
学校挂的横幅上大大地写着“性格决定命运”,把这句话当警句悬挂在校园内以警示受教育者,多少反映出教育工作者的一番苦心。
我把这句话琢磨了半天,说不出它的妙处也说不清它的谬处,只是感觉把这种斩钉截铁式的答案灌输给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似乎有点不妥。
我在想,性格决定命运,是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吗?好的性格就有好的命运吗?什么是好的性格什么是好的命运,有统一标准的答案吗?有没有天生赢家的性格和天生输家的性格?这些问题,让过“不惑”犹感困惑的老师们,该如何给他们的学生解惑?
有人把人类千种百样的性格,归结为刚(强硬)与柔(软弱)两大类。
刚者,勇敢无畏,处事果断,历史上的忠臣义士英雄豪杰,以及拔刀相助、见义勇为者,多具刚强性格。然而,性刚者却有其致命的缺陷,过于自信,过于正直,因刚强有余机变不足,而致常常不被人理解,树敌过多,处境险恶。彭泽县令陶渊明,仅仅是不愿为五斗米向上级领导折腰(或曰不与同流合污),愤而解绶归田。平心而论,陶渊明这种性格好耶坏耶?他的命运好耶坏耶?谁能做出让人折服的判断!
柔弱与刚强相反,在这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它不显山不露水,甘居劣势,甘为人后,言语低调,举止深沉,一副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面孔,时时安慰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强者面前,弱者只有选择淡泊名利,与其争不过不如摆平心态,惹不起躲得起呗,这是弱者的生存法则。现实中,弱肉未必就被强食,它虽时时有被淘汰出局的威胁,可也存在一鸣惊人的可能。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柔弱者并不缺少成功的例子,只是这种成功有时会被人攻击为小人得志。
介于强硬与软弱之间者,谓之“中庸”。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既不过也无不及;“庸”就是平平常常。中庸的性格恰似弹簧一般,遇强则弱遇弱则强,不火不温,不卑不亢,不抢先也不落后,不恭维也不批判。中庸者言行似君子,风度如绅士,有很强的协调沟通能力,自然就左右逢源颇受人们的欢迎。可中庸者又常常有圆滑之嫌、无原则之嫌、伪君子之嫌。
 强硬和软弱是人类性格的两个极端,软硬掺杂交织,构成了人类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管哪种性格,总是利弊并存良莠兼有的,比如,外向者大度却马大哈,内向者严谨却小心眼。辩证地看,傲慢与自信、谦逊与自卑、认真与较真,执着与固执,理性与保守、开拓性与叛逆性、妒忌心与上进心,不能说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内在联系。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是指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个体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生成总与它的生存环境相适应,因此说人的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我欣赏这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的各种性格可以互补,可以和谐共处。小草与大树、绿叶和红花,只有共存于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什么决定命运?作为校训,我认为还是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决定命运”更好。
2007/7/23 17:43:08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5 篇︱已被阅读过 188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