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自古至今,“爱”永远是贯穿故事情节发展始终的一条主线,这便成为了中国文艺的传统与精华!作为国产片的《刮痧》,自然也不例外。
故事一开头,就是一阵凄凉焦急声音:救救孩子……救救孩子……,此刻镜头由天空慢慢摇向为了抗议“由于玩暴力游戏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示威队伍,夹杂着一个中国老人(大同的父亲)出现在儿子获奖的大会上,他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以及为“暴力游戏”设计者的搬奖大会,这一连串画面的出现,也就为后来的许大同被诬告为“虐待儿童”,父亲的回国,朋友关系的破裂等等埋下了伏笔,此刻也为故事的上映拉开了帷幕!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许大同的父亲自然不会适应就连家里都说的是唧唧喳喳英文的环境,这就首次揭开了东西文化差异的面纱。许大同的父亲也就基本如同一个聋哑人,只有儿子、儿媳偶尔和他讲讲国语,尽管过着吃穿不愁的生活,这样的环境,试问,他能长久地生活下去吗?他现在能够开心地继续在美国生活,唯一的动力可能就是那份还未熄灭的激情——对儿孙的爱!就连抽枝烟,儿媳都得开着窗户,我们不敢说这是儿媳的不孝(因为整个故事中,儿媳简宁一直都是好母亲、好妻子、好媳妇),这可能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就从一个生活在两个不同文化国度的中国老人身上,把东西文化的差异活生生的表现出来!没有用太刻意的事例,仅仅是穿透于简简单单生活琐事,于有意无意间透露了东西方人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上的不同!
用一个常见的生活插曲——大同父亲老朋友老霍的去世,由此,故事高潮一步步逼近。把儿童单独一个人放在家里,这在美国社会里,已经属于违法,正好,故事巧借这个机会:儿子丹丹摔伤,加上许大同曾经在公众面前拍打儿子的头,以及他所从事的事业(发明暴力游戏),“虐待儿童”的罪名就归他莫属了,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至于是否欲加,我们暂且不谈,但儿子的确是一个人在家,而且还受伤了,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丹丹背上一条条红的痕迹,这便自然成为大同虐待儿童最好的证据,而这恰恰正是一个不懂英文的祖父对孙儿爱(因为丹丹生病,看不懂药品说明书的祖父,只能依靠中医的办法医疗丹丹,那就是刮痧),情节进行到这里,影片也就点题了。故事开始由大的主题——爱,立刻转换到以“刮痧”为主线,由“刮痧”引发的矛盾再次拉近了故事高潮的到来,东西文化就在这个“刮痧”上产生了差异,在东方文化里,刮痧是一种医疗手段,而在西方文化里,它却成为“虐待”的代言人,因为这种差异,即便是在法庭上,也无法证实许大同的无辜!
对于一个成长于东方文明古国的许大同,他可以接受语言上的不同,可以接受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的改变,甚至可以接受美国文化带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但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的他,心灵深处已经深深烙上了中国印——充满爱心:爱父母、爱老婆、爱孩子。在他的意识里,不可能虐待孩子,只要是一个有良知是中国人都不可能虐待自己的孩子,中国有句古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然而,孩子的伤摆在这里,老婆可以相信他,律师可以相信他,甚至是法官都可以相信他,但儿童福利局会相信他吗?指控他“虐待孩子”的人会相信他吗?法律会相信他吗?美国的文化又能容忍他吗?这样,为他在法庭上粗鲁行为的发生种下了种子,在中国人眼里,尤其在是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国人眼里,爸爸竟然不能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生活,就连见一面都是那么的难,而且还要把自己娇身的儿子放在一个像似难民营的环境下生活,这不是荒谬么?爸爸抚养自己儿子的资格都被剥夺,难道怀疑爸爸的能力养不起儿子?这样的事,每个中国人都是无法接受的,更不用说那些上层人士了。文化的差异逼得许大同喘不过气来,逼得他一步步走向绝境,走向犯罪,逃避也就随之而来!
当他带上孩子准备和父亲一起飞回北京时候,父亲的一番话冲醒了他昏迷已久头脑:“你真有出息啊!你想逃跑吗?你想放弃这场官司,你就这样回去,你还是一个在美国虐待了孩子跑回中国的逃犯!生活就是这样,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躲是躲不开的!”,就这样,父亲一个人飞回北京了,毕竟: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无奈之下,他只有继续留在与他有着极大文化反差的美国,接受这个“虐待儿童”的罪名。
由于私自带儿子离开儿童福利局,已经再次犯法,最后美国法律判决他不得再见自己的儿子,若有违反,立即抓捕。这简直可笑,法律竟然还可以判决爸爸不能见儿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吧!然而,生活在美国的他也不得不遵守这所谓的“法律”。渐渐地,由父子能否见面的问题,竟然变成了法律要处理的问题,这样,随着影片时间的推移,东西方文化差距这条鸿沟越来越宽了,就如两个带有同性的磁铁,你越逼它们接近,它们越是反抗着离开对方,生活在异乡他国的许大同,难道就苟安接受美国文化迫使他犯下的所谓的罪行而不去见自己的骨肉吗?
就在一个圣诞节的晚上,打算给自己儿子送上圣诞礼物的许大同和妻子通话了,也答应了儿子一定回来,当他扮着圣诞老人的样子,带上礼物经过邻居家的时候,身为美国人的邻居不能与自己国家的法律过不去,自然没有让他过去,眼下的他,只有冒险了,于是他沿流水管朝自己家的窗户爬过去,伴随着柔和的背景音乐响起,他离目标越来越近了,然而,他的行径被邻居知道了,很快,房子下面围满了群众,警车也是一辆接一辆的过来,9楼啊,是什么能让许大同有这样的勇气啊?除了对妻子、儿子的爱外,也许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就在这时,对许大同不准见孩子的禁令已经撤除,此刻,简宁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悲伤,我想她更多的或许是无奈吧!面对如此好的消息,丈夫还不知道在哪里饮着那一杯又一杯,永远喝不完的酒,自己的心早已被苦酒浸醉了;想到丈夫终于自由了,一家三口可以团聚了,高兴与兴奋肯定是必然的,两种心情一起涌上心头,除了无奈以外还能有什么呢?
许大同的头终于伸到了窗户旁边,这一切的一切终于被彻底暴光了,然而,一不小心的他差点从9楼上掉了下去,幸好衣服挂住了,伴随着凄凉而又柔和的音乐响起,他被朋友拉了进来,一阵阵鼓掌声与欢呼声冲破了夜间的宁寂,此时,高潮也将近尾声,充满童贞的孩子问:爸爸,您为什么走窗户里爬进来?许大同用其幽默的言辞做了整个故事的闭幕词:因为我家没有烟囱!
许大同的爬9楼的行为除了是对爱的真情流露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是对美国文化里不太人道规定的一种抗议吧,他无法接受美国文化下的法律给他定下的“罪名”,因为,他流的是中国人的血。那一阵阵为他而响起的鼓掌声难道不就是对他没有虐待儿童的证实吗?
故事也就这样地结束了,这样的结尾,虽然没有在法庭上那为驳倒对方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诡辩之辞,我想,那一阵阵的狂呼声与鼓掌声足以低得上一个法官的判决了吧!
影片就此合上了帷幕,伴随响起的是简单的一句英语:“I LOVE YOU!”到此,影片的主旨已经再次得到了升华,伴随着音乐的再次响起,只听见遥远的地方传来了许大同一家三口的声音:“China 中国,我爱中国,北京,长城……”这样,利用一个生活在美国文化圈里的家庭,面对种种异族文化的冲击的时候,东西文化的差异尽管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永远还是那个炎黄子孙,永远是龙的传人!
对待文化,不同的民族,定然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在处理文化差异的同时,一定要带着一颗平静的赤子之心,这样,才不会落入文化差异的俗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