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
信基督的人都有这种习惯:一件让灵魂不安的事总想到主的面前得到饶恕,好像这个世界真的有第三只眼睛看着自己做了一件并不体面和光彩的事,为求得良心的安慰,也为了解脱心灵深处的纠缠,就到教堂去忏悔,告解自己的罪恶,请求上帝的谅解,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恶习,让心里的魔鬼化作一股青烟,告别自责的困扰。
其实上帝是虚拟地存在的,他以博大万能的姿势关注并监视着凡间的一切,从圣经的教义以及我们古老传统的仁义道德和礼教来说都是净化人类的心灵,规劝善良诚实,西方的人处理这种事情往往比较人性化,在没有被其他人知晓的情况下往往独自到神父那里倾诉,请求主的宽恕,并且神父会给与安慰和帮助,以上帝博爱的口气引导心灵走出自责的阴郁、用心理的暗示或诱导排解内心的不安;在我们东方的中国,一般都是当个人做了违背良知和传统道德的事后,感到不安和后悔,并且也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往往就出现自我的谴责,也会联想到做什么事不是那么的顺利就是因为之前做了让良心不安的某件事,得到了因果的报应,这样会更加剧心情的恶劣和情绪的失控,心之所想表之于情,话语、行动甚至自己的表情都会让自己感觉有异于平常,比较东西方的忏悔和反思方式,明显的感觉到西方的比较开明直接,神父担任了心理医生的脚色,能在人们困惑及痛苦的时候用教义和鼓励来化解心中那难以消散的迷雾,没有信基督的人们在东方犯了类似的过错,就得靠长久接受的儒家文化自我谴责、自我折磨和灵魂的拷打,或许就形成了长久养成的东方人含蓄内敛,西方人开朗直接的文化传统,试想我们现在的心理医生和其他的心理咨询机构,他们没有用一种宗教的形式、没有一种权威的并由镇设立的方式来安慰、安抚那些需要倾诉需要帮助的人们,对他们内心的震动和解脱的深度肯定是不相同的,由此导致的自闭、忧郁、困扰就会接踵而至,就会导致好多心理上的疾病,要解决这种矛盾的现状,真的有必要用基督的方式,让信徒们遇到类似的情况,到忏悔室去听上帝的引导,放下心理的包袱深刻的认识并总结自己的愚蠢,这样或许会让好多不该发生的结果得到避免,或许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个推动和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