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喜欢张艺谋的电影,不仅仅因为他很会用浓重的色彩渲染观众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还因为他的影片中有着生活的厚重和内心的真实。
今天是父亲节,我又看了一遍他的《千里走单骑》。在近两个小时的镜头语言里(日语我是一句都听不懂的,还好有中文字幕),轻轻地打动了我。
今天,我也成为一个父亲了。虽然我的孩子刚刚生下来还未满两月。每一次看完这部《千里走单骑》之后的感动以至于感动之后自己内心深处的沉思是我这个初为人父的真实写照。
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了我父亲的父亲,也想到了我自己。我们家里的男丁可能是有遗传的因素在血液里流荡,一贯的少言寡欲,不懂得很好的与人交流。爷爷是这样,父亲是这样,到我这还是没能有太多的改观。按理说祖一辈父一辈都吃过的亏,到我这应该好好的吸取些教训才是。可自己的沉默寡言和自己对某些自认为是原则性的东西的执着(真可笑!三十岁的男人了,在外混了这么多年,到现在孩子都有了,还说什么对原则性的东西执著不执著的废话!)仍无法改变。看不惯的事物依旧太多,不善言表的我根本无法做到喜怒不行于色,所以依旧经常吃大亏,依旧常常感到置身于孤独之中。经常真诚的对人可确换来别人的虚伪。于是乎,我渐渐变得更加沉默,天天喜欢沉迷于电脑网络中间,似乎内心也变得不真实起来。这是很可怕的事。
看过叔本华的一段关于解释人的虚伪的高论:用person这个字来表示人,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恰当性。在欧洲各国的语言中,都是用这个字表示人的。因为拉丁文persona这个字的真正意义是指演员的面具。实际上也没有人把自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每个人都戴上了一副面具,都在扮演一个角色。
说实在的一点儿不赞同上面的高论,那我是在说假话,在自欺欺人。也许,你、我、他,大家都想真诚换真诚,可又多在彼此之间设置了看不见的防线,伪装一下自己,掩盖着自己的脆弱生怕受到伤害。于是,虚拟的网络很流行;于是,隐藏在面具(显示屏后面)下面的真实面孔根本无法探知。
“隐藏在面具下的真正面孔
就是我自己
欢笑的背后
我在咬牙忍耐着
悲愤起舞的同时
我却在伤心流泪……”
“其实 现实生活中
好多人都在逃避
把真实的自己躲在面具之后
真的应该摘下面具
与人真心相处 ……”
感动剧中高田的儿子临终前留给他爸爸听的这段话。
我的日记写得太多太杂了,好像远离了《千里走单骑》本身。其实,一个父亲的千里走单骑真的很不容易,很值得回味。
我的父亲、我父亲的父亲还有我这辈子注定都是个小人物。其实,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卑微与倔犟、真实和虚伪。虽不必担心会有大人物那样的得失,在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自己这个父亲的角色决不该参杂任何东西。
《千里走单骑》本是一个有关忠义与勇气的故事。张艺谋在电影里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相互理解,父子之间的那种不断的亲情. 在我的心灵被震撼的过程中,父爱的内敛、父爱的泪水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在日本蓝色的大海波涛拍岸前面更见深邃和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