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树
谭柳青
这几天,刚与满堂儿孙过完八十寿辰的张奶奶总是望着眼前那两棵大桂花树,眼神里透出一种忧伤和些许无奈,原来,前些时候,有两个人上门来买家门前的这两棵树,她的四个儿子与这两个人约定了挖树的日期,还收了三千元定金,这是两棵桂花树卖价的四分之一。张奶奶也提出了不要卖树的想法,可她的几个儿子稍稍对她作了些“劝导”,还是把树给卖了。
挖树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天张奶奶起得特别早,她忙着叫孙女给自己梳了头发,然后怀揣着两只颤抖的手,独个儿慢慢地来到大桂花下,她使劲地抬起头望着枝繁叶茂的大树,嘴角在剧烈地呶动,好像对大树说着什么,极象是说着一种道别的话。在家等候买树人的几个儿子此时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纷纷凑上来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而他们的母亲只是一言不发,看着大树出神。“奶奶依恋这两棵大树,她舍不得大树被挖走,以前,爷爷在世的时候,奶奶总是和爷爷在大树下唠叨和干活,这些大家都忘记哪?”还是快嘴孙女王丽替奶奶说出了心思。几个儿子为难了,是卖还是不卖?
张奶奶让王丽给大桂花树浇了几桶水,然后由王丽搀扶着默默地走进了属于自己的那间屋子。
买树的人来了,他们从王家人口中知道了张奶奶舍不得卖树的想法,于是做起了大家的工作,他们说可以再加点钱,让大家再做做老人的工作。几个儿子说不卖了。大家商量着如何退定金的事。这两个人说,按国家法律规定,定金要两倍退还。张奶奶听到了这话,于是叫上孙女王丽,打开自己那口陈旧但很发亮的红色皮箱,只见张奶奶取出一个红布包裹,慢慢地展开来,里面露出了一叠人民币和一个扎紧了口子的蓝色小布袋,张奶奶从中抽出了好几张百元大钞,再与孙女王丽锁好箱子,自己亲手把这些钱放到了买树人的面前。她的几个儿子为难了,买树人为难了。
年长一点的那个买树人说话了:“老人家,我们不是想要你们退钱。这两棵树我们买了之后,是把它栽到县城的一个大广场上,到那里来参观的人很多,老人家,您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去看看……” 那个年轻人掏出了手机,很激动地凑在张奶奶面前给老人看起洋玩艺,他让老人看手机上的县城风景照片,张奶奶眼睛不好使,也不是很上心,只瞅了几眼。
张奶奶的四儿子坐在一条四角长凳上,他的两腿不时地交替地靠着,手在上衣内口袋里来回摸了几次,一叠百元钞票被他摆到了买树人面前,于是,他的三个哥哥各自也拿出了分到的定金。
“四叔,您脚边掉了一封信,是菊花姐姐寄来的。”坐在奶奶身边的王丽已经把信捡到了手里。“王丽呀,菊花的信上说了点什么?”奶奶追问着孙女。两个买树人瞧见这个情景,想来这桩树生意难以成交了,于是除拿回三千元定金外,多拿了一百元,说是收了定金不卖树补偿点车费,临走时还与王家签了一个协议,说不收取赔偿的条件是王家想卖树时还是要卖给他们,市价要是涨了,也不能多出现在的定金数,否则就要追补违约赔偿金两千九百元。张奶奶的几个儿子显得有些无奈。
张奶奶可没有管那些,她在静静地等着听孙女的信。“王丽,快告诉奶奶菊花很好,要奶奶不要惦记。”王丽的四叔摸着刚才揣信的口袋有些着急地说。张奶奶此时反应很快,她说:“不对,王丽都还没看信,谁晓得你说的与菊花写的一样?王丽,给奶奶念念。”张奶奶的四儿子显得有些无可奈何,掏出一只烟来点燃了吸着。看到平常不爱吸烟的小儿子的这一举动,张奶奶心里早已明白了几分。王丽瞅瞅奶奶,又瞅瞅四叔,再瞅瞅其他人,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但奶奶不说话,她在静静地等待。王丽觉得不能欺骗事实,更不能再瞒着可亲可敬、年迈体衰的奶奶,于是一字不漏地读了起来,张奶奶慢慢地眼角有些湿润了,她被孙女生活的艰苦所牵动,被孙女学习的努力所激动,只见她颤抖着站了起来,移动着步子朝自己的房里走去,她又打开自己的衣柜,搬出皮箱,把仅有的一千多元钱全拿了出来。四儿子沉不住了,说:“妈,这钱说什么我也不能要你的,树我们不卖了,我们知道您的心思,以后也不卖。”张奶奶没有搭理他的话,对着大家说:“我已经八十了,这钱继续放着也没用,菊花读大学,是光门耀祖的事,我这钱拿给她,你们没得意见的说一声。”张奶奶的大儿子表态了:“我们这几家人才出了一个大学生,这钱用在读书上,是老人的一个心意,你就拿着吧。”其他几个兄长都劝小弟拿着。这位小儿子望着自己的母亲,两眼噙满了泪水,母亲把一张张钞票叠整齐,轻轻地装入那个信封,然后叫孙女送到四儿子手里。“王丽,你把奶奶的钱点一点,让大家都知道。”四叔这样吩咐她。王丽看看众人,大家都没有说什么,王丽轻轻地数了数,又轻轻地报了数,“一千八百元”。“奶奶,这是爷爷和您一起积攒的钱吗?”一旁的孙媳妇问道。“是的,你爷爷走的时候就交代我,要我把钱用在当紧处。”张奶奶这样对孙媳妇说。“菊花妹妹真有福气。”另一位孙媳妇说了一句。“妈,这钱您自己留着,我出去打几年工。”最后小儿子对母亲这样说着。张奶奶好久不说话。几个兄弟把目光集中到了老大身上。老大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我们四个都不要出远门打工了,多在家陪陪妈,哪家有好吃的不能忘了妈。你们孙辈也要多关心奶奶。老四,大哥我卖了猪后你来拿一点给菊花交学费,一定让菊花把书读好。”说完把老四放在桌子上的钱递到了老四手里。
就这样过了两年。
老三的小儿子王志林考上了沿海地区的一所部属重点大学。这个消息把张奶奶乐了整整一个星期,这几天张奶奶总爱与人搭话,在自己的后辈面前夸奖这位很争气的孙子。可她的三儿子儿媳在欣喜之余一筹莫展,儿子读高中已经耗尽了家中全部积蓄,这读大学的第一笔万元巨款到哪里去筹呢?老大、老二想尽办法各借出了两千元,老四自己没有钱,托爱人到娘家借了一千元,再找熟人到银行借了一千元,拿着这两千元送到了老三手里。老三的媳妇从娘家那儿借来了三千元。加上亲戚朋友送的,有了一万一千余元,跟儿子去报到的费用还差约两千元(第一学期学费五千元,教材和统一发放的铺盖费一千元,交六千元由学校统一配备笔记本电脑,还有路费、伙食费),这时离学校开学只有一个月时间了。老三上信用社借了三千元,总算凑足了这个费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暂时落了地。张奶奶看到孙子读书的钱凑得这样艰难,特别是两个儿子到银行借了钱,心中暗思了好几天。一天,她把四个儿子叫到了一起,向大家提出要卖那两棵大桂花树树。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长时间不说话。还是老人开口说话:“你们就放心的卖吧,孙儿志林读好大学缺钱,我再守着这两棵树你们爹会骂我的。我看到孙儿一个又一个上大学心里高兴,也是你们的福份。”“妈,这一次就不卖了,志林走的钱差不多了。”三儿子劝着母亲。“你们在银行里欠着钱,得赶紧还。树卖了得的钱你们一家拿一千(元),余下的由你们的大哥放着,你们商量着用在我的那些孙儿读大学上。能看到志林他们好好读大学,比我看着两棵树强。”见老人卖树意已决,老大说话了:“那大家按那两个人留下的地址给他们报个信吧。”
第三天,那两个买树的人来了。他们从王家人口中知道了卖树的原因,心中也表示着同情,他们一共付了一万五千元的购树款。张奶奶向买树人提了一个要求:树栽好发芽后送两张照片过来,买树人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年春天,张奶奶要儿子找到了两棵大桂花树在县城里所栽的位置。老人向几个儿子提出要去看看它们,几个儿子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意,选了一个大好天气,搀扶着老人上了客班车,两个小时后来到了一个广场。张奶奶看着几枝新芽附在没冠的树丫上,久久地不说话。这一年,从学校放暑假回家来的王志林在父亲那里知道了奶奶上城看树的事,陪着奶奶聊了好几天,毕了业一年已找到工作的菊花也在“十.一”黄金周来看奶奶了,奶奶讲得最多的,还是她过去与爷爷在两棵大桂花树下干活聊天和照看自己儿女的故事;奶奶对自己上县城看银杏树一事的说法是:看到了这两棵树,就好象看到了老伴和自己,她只叹大树已经不再是大树了,但她说,王家有了大学生,定会越来越兴旺。她心满意足了。
(湖南芷江县岩桥中学 13874478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