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日记>>母亲寻水记
 
母亲寻水记
  文 / 谭柳青
母 亲 寻 水 记

谭 柳 青

当清亮的井水从塑料小管流进了灶房新砌的小砖池的时候,快60岁的母亲露出了几年难得一见的灿烂笑脸。望着白发苍苍的母亲,我情不自禁地忆起了母亲寻水的人生往事。
母亲的大半个人生都是在寨子周围寻觅着一眼清亮的水井。
对于寨子里的人,最难的要数到寨下山腰的露天苦水老井里挑水喝,就连一个成年汉子把水从山脚挑上寨子也会气喘吁吁。待到天干地冻时,人们不得不再到更远的山脚冲里去取水。
自从我懂得报恩以来,首先想到的就是抽空帮母亲多挑几担水。即使是这一口深不过2米,常常堆满淤泥的苦水井,它却供养着寨子里数十户人家近一个世纪。
50岁前的母亲总是想在老井身上寻出更多更好的水来。她每年都要把井里的淤泥和井边的杂草清理两遍,还不时地去修整寨子通往老井的盘山小路。
1995年,母亲打出了第一口井,这比老井近了20多米。即便是结绳打水,乡亲们也乐得合不拢嘴。为了弥补水荒,母亲仍然每年去打理老井。
2001年的一个夏日,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二人在吊脚楼下方处很近的一块潮湿地打上了一口新井——水深不足1.5米,一遇下雨浑水就会冲入井内,所以人暂时不能用得太多。可这还是能为牲畜解决一下水荒。一辈子总舍不得花几个钱的母亲向父亲提出了“高要求”:用卖一头大肥猪的钱把家门前的这一眼“水井”修大修好。我和弟弟非常愿意各自出一点钱帮母亲实现这个夙愿,母亲却急急地对父亲说:“孩子们自己的钱也不多,他们要养家,送孩子上学,还是我俩努把力吧!”
2003年末,母亲卖掉了大肥猪得了1千多块钱,她与父亲坐在一起细算起帐来:来年买肥料、稻种、玉米种……钱所剩无几了,母亲的修井计划只好放了下来。
2004年春,父母亲接连几天都在收看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的电视报道,两位老人的那个高兴劲又不约而同地落到了同一件事上—— 打井。父亲对母亲说:“今年,我们不但要把屋门前的这口井打好,还要把水抽上屋里来,再争取存上个千儿两千的。”母亲说:“那自然,今年一定要打好井抽上水,存钱的事也要想着点。你看电视上讲得这么好,又有新奔头了。”透过母亲的眼神,我发现她内心深处积蓄着一股希望的强大力量。一年和顺,又是一个崭新的春天。父亲上县城办了两件喜事,一是在银行存了2千块钱,二是买来了电动抽水机,接着用大农用车拖来两车沙石,请来泥水匠,几天功夫,一眼漂亮的深水井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父亲还放了一大挂鞭炮,以示庆贺。母亲从此放下了挑了近40年水的那根磨得发亮的桑树扁担。乡亲们也能从新井打到清亮的泉水了。隔壁那位80多岁的老奶奶再也不用拄着拐杖下山挑水,母亲每天给奶奶送过去满满的一担水,奶奶常常感激地说:“变了,变了,现在什么都变好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芷江县岩桥中学         
手机:13874478496



2005/10/19 9:18:16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64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