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蔷薇的诗,古已有之,印象最深的,当属宋人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外,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最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在北方。一样花开为底迟。
四月间,一个周末的午后,去图书馆找资料。路上,忽然看到街边的蔷薇开满了一树,小朵,白色,淡粉,柔软的枝蔓上,结满了花骨朵,有的已经微微地张开,如婴儿般裂开了小嘴,甜甜地笑,在风中。
花事开得纷繁而热闹,有淡淡的香味袭来,沁人肺腑。
然,我不喜欢。
不喜欢太过浓郁的味道,不喜欢太过热闹的人事,那香味,好是好,但我觉得,终是香得人俗了那么一点点,置身其中,浸染久了,会觉得昏昏沉沉,头晕脑胀。
和同样的木本植物比起来,栀子花的香,悠远,味长;玉兰花儿的香,淡雅,清馨;唯有蔷薇的香,浓郁,热烈。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选择蔷薇作香水原料的很少,倒是有着蔷薇香的沐浴露挺多的。
一直,不喜欢蔷薇的香味儿,但却喜欢蔷薇的花儿,但做不到爱屋及乌,是一种真的喜欢吗?
喜欢每年四月间,春光中,满架的蔷薇,静静地开放,如画。恍惚忆起儿时,住在一个小小的院落中,小户人家的竹篱墙边,不知是谁种了蔷薇,软软的枝蔓,从篱中伸出来,结满了累累的花,有盛放的,有刚刚含苞的,年少的我,不知深浅,伸手摘花,被花梗上的刺扎到,哭了,奶奶把我拉到阳光下,用针慢慢地把肉中的刺挑出,一边问我,为什么摘花,答日,好看。好看就要摘吗?我吭哧了半天憋红了脸,终究没有明白奶奶的意思。
花离枝头还能有几日鲜?当然,那时我并不明白这道理。一家人围坐在园里,围坐在花篱下吃饭,春光,夜色,花影,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有风吹过,有花辨一起吞落进碗里,咯咯地笑着,连花辨一起吞下。记忆中的底色常常翻新,唯有这一张,想起来,心底就会滋生出暖暖的柔软。
时间的淘洗,生命中的一些人已经渐渐远离,花儿还是那一年红,人却不再是那一年的人。
写蔷薇的诗很少,画蔷薇的画就更少,唐人高骈也曾在七言绝句《山亭夏日》中写道: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位唐末大将,想来也是一个爱花之人。
四月间,又与蔷薇相遇,那种久违的喜悦,如水一样,包围着我,温润着我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