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日记>>论妻子愉悦丈夫的性生理学意义
 
论妻子愉悦丈夫的性生理学意义
  文 / 亚细亚野马
    从人体解剖结构可以看到,女性性器官是接受型而不是进入型的,也就是说女性可以在毫无反应的情况下借助其他物品(譬如润滑剂)接受男性的插入,而男性则必须勃起并且坚挺才可以完成插入行为,这是男性和女性在性生活中的本质性区别,所以男性性器官的勃起与否在夫妻性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当丈夫有性生活需求时,性器官的勃起和坚挺(如果未患阳痿)可以顺利达到,即使妻子并不愿意结合,也可以完成插入,尽管性生活质量并不高,而且事实上有伤妻子的性心理健康,但就器官的进入而言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当妻子有性生活要求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能勃起(此即中医所说“遇而不举”);第二种情况是虽然举了但并不坚挺(此即中医所说“举而不坚”);另一种情况就是中途败下阵来(此即中医所说“坚而不久”)。以上三种情况皆属阳痿之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旦丈夫患上阳痿病症,即使他本人完全进入性兴奋状态,特别想过性生活,也会出现上述三种情况。大多数阳痿患者属“遇之可举”类型,可以过性生活,但“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重症患者则完全不能过性生活。丈夫阳痿,严重降低性生活质量甚至完全丧失性生活,给夫妻带来无尽的尴尬、烦恼和缺憾,由此而致夫妻反目、家庭破裂的为数不少。
    据有关性学专家介绍,我国大约50%的男性患有程度不同的阳痿症,可谓触目惊心。究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以为,丈夫阳痿最好由妻子要负主要责任(这样说似乎太武断,特别是丈夫患阳痿病的妻子们,一定会群情激愤聚而攻之,其实只要夫人们认真听听我说的话,你就会觉得自己难咎其责)。
医学家认为,阳痿症的病因除了机械性创伤(如外伤性器官损坏)、重症疾病导致的体力衰竭、性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等外,绝大多数是心理压力太大造成的。
    构成心理压力的因素很多,中医所说的七情六欲都可以构成心理压力。在我国,男性的心理压力一般要大于女性(这好像又要引起广大夫人们的强烈反对),简而言之就是:男人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创业,然后才有婚姻;而女人则可以创业亦可找一个有钱男人做寓婆,舒舒服服过一辈子。男人必须承担起婚姻家庭的全部或大部经济负担,抚养老婆和孩子,捍卫家庭(其中包括老婆孩子的)利益。在竞争剧烈的商品社会,如果实在没有经济收入来源,首先是娶不上老婆,即使娶上,也只能妻离子散。所谓爱情、所谓夫妻同甘共苦只是社会提倡一种婚姻和家庭美德。
    男人由于过于沉重的社会竞争压力,十分需要在家庭里找到安慰,一个十分理解丈夫的好妻子,往往会给身心憔悴的丈夫以无微不至的抚慰和照顾,把家庭的温馨和妻子的关爱变为丈夫投入社会竞争的加油站,使丈夫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地尽到职责。然而不幸的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忽然刮起了一股怕老婆的邪风,这个原本只是人们茶余饭后讥笑个别怕老婆的男人以博开怀一乐的话题,竟然逐渐由民间口头解闷登堂入室到影视报刊演艺剧场,而且性质也由纯粹讥笑变为娱乐性认同,君不见如今电影电视剧中的女主人公越发喜怒无常尖酸刻薄了吗?,她们动辙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歇斯底里、撒泼放赖、恶语伤人、离家出走,甚至摔盆打碗、打骂丈夫,那里还有半点儿女人原本应有的温柔和贤惠。在几十年的“时尚”影响下,很多中国妻子为争取丈夫的怕老婆而进行着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混战,很多丈夫也无可奈何地以潮流所向而对妻子的胡作非为听之任之。请诸君试想一下,在老婆专横跋扈的家庭里,丈夫憔悴的身心能得到恢复吗?面对胡搅蛮缠的妻子,丈夫会有激情和她造爱吗?久而久之,丈夫必然患阳痿病。值得特别提到的是,临床上有一种阳痿患者,和自己妻子做爱时表现阳痿,但是自己手淫或与别的女性做爱时又很正常;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宁愿自己手淫也不愿和妻子做爱;这两种情况最能说明妻子的专横或者温柔。
    为了您家庭性生活的美满和幸福,请夫人们学会温柔和贤惠。
    我知道,讨论女性问题是敏感的。在中国,一提到妇女问题,很多极端的女权主义者(其中也包括很多其实就是怕老婆其他什么也不懂的恬不知耻的男性)就会不分清红皂白,一概以领袖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女平等”之类的语录来和你狡辩,就连很多涉及到女性的科学问题也不能展开平心静气的讨论,这对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是极为有害的,不知道我们的理论家和女权主义者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一点。
    我不是男权主义者,更不反对男女平等,我这篇文章不是讨论男女应不应该平等,也不是苛求女人应该做到什么,只是想以科学的观点探讨一下妻子的行为方式对丈夫性机能的影响,希望丈夫和妻子们的性生活更和谐美好幸福,以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文明,所以不希望女权主义者挥舞着大棒出来和我进行完全不是说理的挑战。
    作者说明:欢迎读者帮助完善我的观点!
2005/1/8 14:18:46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5 篇︱已被阅读过 643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